西红柿小说 > 历史小说 > 明末钢铁大亨 > 2105、大麦种植农场和水培农场初步建成一

一早上,索菲亚家的牧场热闹起来。
索菲亚订购的木屋到货了。是跟布喜娅订购的。布喜娅帮助她规划了一下,她被说服,牲口圈和人住的别墅,长条形平房,全部都用木质的建筑。
布喜娅给的价格好,因为量大。还送每个房间一个铁炉子。现在双城子那边发现了小铁矿,开了炼钢厂,铸铁价格非常便宜。
她家的破旧蒙古包是刚到这里时,花了一枚银币购买的当地牧民的二手货。好多地方都有洞洞,能看到外面的阳光。
那时候,她们家太穷了。每一个铜钱都要算计着花。
索菲亚带着大妹妹,用破皮子和针线小心的缝补了一天。总算是不会一觉醒来,就看到一条条光线中,尘土飞舞了。也不会漏雨了。
地上铺的几层毡子,都是人家用了几十年的。她们都拿出来晒干,打扫干净。然后铺上一层新毡子就住进来了。皮被也是用自己家捉老鼠的老鼠皮缝制。还有少部分是兔皮缝制的。
现在,牧场的进一步开发肯定要雇佣很多人的。既然要雇人,就一定要提供食宿,在当地这是必须的条件。这里是野外,夜里露水重,没有安排好食宿是雇不到人的。
布喜娅买了一栋两层的木屋给自己家人住。同时买了两长栋木屋平房,做为雇工的宿舍。之前王有道的项目组安装他们的木屋时,就硬化了地面,正好拿来就用。
王有道还打了一口压水井。现在压水井是杨府治下的标配。走到哪里打到哪里。很方便。
临走时,把压水井的机具部分拆走就可以了。留在地面一截一米高的钢管,也不会拔出来了。只是把管口封闭,防止落进脏东西堵塞。
以后别的人来了,安装上压水井机具,还可以接着使用。
这些工人是从尼布楚城来的。因为那里是水路到布里亚特最近的地方,交通方便。几乎所有的商社都把销售点放在了那里。这里的面向乌兰巴托城、赤塔城、乌兰乌德城以及周边的牧场销售,他们必须要送货上门,并且包安
装。
五十个工人,正在卸车,把木构件从牛拉大篷车上卸下来。这些七吨载重的牛拉大篷车,是草原上运输的绝对主力。
因为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牛。而带转向架的重载大篷车,运量十分巨大,比蒸汽卡车还多一吨呢。就是速度慢很多。
艾尔普十分羡慕王大哥他们住的木屋别墅。现在姐姐也给自己家买了一栋两层带阁楼的。其实也相当于三层了。
三个妹妹住阁楼,姐姐和两兄弟和老母住在二楼。一层做客厅、厨房和起居室。想着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房间了,他就十分高兴。
尽管这个小楼一层只有一百平。比项目组那个小得多,他也十分知足。这种房子在一楼烧起壁炉,整个房子都十分暖和。这里有玻璃窗,太阳可以晒进屋里去,比阴暗潮湿的蒙古包强太多了。
此时,他在蒸馒头,是不是的用手擦一下汗水,脸上沾了好多大麦面粉。二弟在削土豆和砍牛肉。这里牛肉可便宜了。可以天天吃。布喜娅姐姐教了他们兄弟俩,做土豆烧牛肉这道菜。
布喜娅姐姐特别会做菜。而且都是他们没见过,没吃过的汉菜。她说是早年她在一户贵人家服务时学习的。
大妹妹学会了做豆腐。用手摇的小磨盘,研磨出豆汁,然后煮熟,用卤水点成豆腐脑,然后用模具和纱布压制成豆腐。这里也能种植大豆,去年家里就中了两亩地的大豆呢。
此时,另一口大锅里正炖着大豆腐。今天来的工人大多数是汉人,听说他们老家遭了旱灾,一家人求活跑到尼布楚来的。他们听说炖牛肉,还有炖豆腐,吃大麦面粉的馒头,都非常开心。都说,在老家可没有这么好的吃食。
这些人都分了地的,一家最少五十亩。就在尼布楚城的郊外。但是,今年肯定是来不及种地了。他们也都贷款买了农具和木屋。明年秋收开始还款。他们闲着也是闲着,都跑出来做工。能赚一点是一点。
索菲亚和他们说,这里的这些活计干完了。你们要是冬季也肯来干活,我还雇佣你们。管吃管住,一个月一人三钱银子的工钱。这在大明已经是识字人的工价了。
索菲亚雇佣他们去把翻好的一万五千亩地处理干净。翻出来的杂草、灌木、小树全都根须露天。需要捡拾出来。地里还有很多石块也要挑出来。堆放在一边。这些石块可以未来做混凝土骨料。
只有把这些清理干净,明年开春,索菲亚就可以驾驶蒸汽旋耕机,把泛起的巨大土块打碎,平整。这些根茎十分坚韧,石块也会打坏旋耕机的刀片。
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、耙作业的耕耘机械。
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、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,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,便于播种机作业,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。
索菲亚花了大价钱,买了全套的机械化农业机械。她走的是后世欧美机械化大农场路线。只需要很少的人,就能种很多的地。而且可以科学的施肥和选种。保证产量。
这些清理出来的植物,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。这些都是可以做燃料的。足够索菲亚一家用很多年了。尤其是灌木和藤类,晒干后十分坚韧,特别耐烧。
因为,牧场来了很多外人。这里一时间变得十分热闹。足足有小五百人在这里忙碌。
有昨天赶到的,布喜娅的工人团队。有烧窑工团队,他们是来烧制内套水培托盘的。还有泥水匠团队,他们负责砌筑水培车间的墙壁和硬化地面。还有来清理一万五千亩大麦田的人。
今晚还会抵达安装蜂窝煤炉具和炉筒子的团队。水培车间需要恒温,必须经常取暖。送煤炭的团队正用大篷车,一车车的运来煤炭堆积成一座小山。
所有这些人都要提供食宿。艾尔普和二弟,带着三个妹妹们忙得不可开交,他们要供应五百多人的三餐。但他们累兵快乐着。憧憬着自己牧场的未来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