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将相不同种,文武难两全。”
公孙弘望着霍去病,缓缓说道:“若为‘太平世”,君侯及众,便是骄兵悍将,老夫死前必杀尔等,重现淮阴之案。”
老丞相如同枯枝的躯体,这时似有千钧之重,连卫青都托不动了。
上君设大司马大将军,共领大汉军政,严格意义上说,卫青、霍去病之职在公孙弘之上。
可这不加掩饰的“威胁”,竟让舅甥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,卫青被压的不能动,而霍去病的手不由自主地摁在了佩剑上,虎目之中,警惕、忌惮浮现。
就这么个老人,张口便要诛大汉君侯,但却没人怀疑他是否能做到。
“君侯,不必紧张,这就是运道。”公孙弘气势敛起,卫青的沉重感立刻消失,霍去病都为之恍惚,“我时运尚可,成于寿数漫长,君侯时运亨通,少年便能一战封侯,这是无数臣民不敢奢望的。”
如果卫青、霍去病生于孝惠帝、吕后,孝文帝期间,哪怕可以建功立业,但也绝对不会这般辉煌,如果李广能生于秦末,与高皇帝游,封万户侯也非难事。
这便是运道,可成人,也能败人。
当然,运道稍差,活的长久也可以,公孙弘以自己为例,生于高皇帝年,从大汉立国之初活到现在,一个皇帝侍奉不了就下一个,持才等待总有机会遇到相契合的君主。
人生在世,能力是必备的,时运、寿数才是成事的关键。
卫青继续托着公孙弘往上走,公孙弘的声音清晰地传入霍去病的耳中,“君侯是陛下培养出的大汉最锋利的剑,是可以披荆斩棘、斩断一切的利剑,可是,没有上君,而让陛下久持,君侯这把剑要不了多久就会折断,没有人
为,也会天收。”
陛下的用人准则就一个,“天下英才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”
陛下之所以会不断接受平阳公主的献美,甚至南阳群盗族女,除了本身欲望外,是想再找到与卫青、霍去病相同,甚而是超过卫青、霍去病的外戚。
这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,陛下却很自信,于是乎,陛下在用人时,就不会“惜力”,霍去病越强,陛下就会找更强大的“石头”,让霍去病碰上去。
再坚固、再锋利的宝剑,碰久了也会损伤,甚或折断。
“幸遇上君,与君侯无限度信任,君侯才能有今日之成就。”
前半句,公孙弘是对霍去病说的,后半句,是对卫青、霍去病两人说的。
元狩二年春征,朝廷原计划是让霍去病率领一万轻骑去扫荡河西,目的也很简单,把匈奴右贤王部从草原右翼赶走。
然后,陛下,上君父子之争爆发,陛下为了证明天下能人辈出,卫青、霍去病之流比比皆是,区区一个河西之战,硬生生地把兵力增至四万轻骑,其他三万轻骑分由李广、李敢、韩说统率。
接着,陛下落入下风,退守甘泉离宫,上君长安之夜后,入主未央宫,直接将李广、李敢、韩说的兵力削减到一万,霍去病这个第二次上战场的卫将军却统领了三万轻骑,近乎大汉半数精锐。
一万轻骑,霍去病只能按照正常路线,从东向西扫荡河西走廊,以匈奴右贤王於单的打算,汉军一打来就撤,霍去病除非飞过去,不然就是能找到右贤王本部,那也是个空巢。
三万轻骑,霍去病却可以穿越阿拉善沙漠,直插匈奴右贤王本部,堵着河谷生生屠灭了个三万户部落,杀了十数万匈奴人后,插到草原右翼部落后方,转战数千里,杀穿了整个河西走廊。
霍去病这把剑,陛下握剑和上君握剑是有本质的差别的。
卫青一样的道理,面对赵王刘彭祖通敌叛国,意欲以代地作为交换换取匈奴大单于伊稚斜支持,上君竟能让卫青带走了长安绝大多数宿卫,以代地为口袋套住了匈奴单于庭、左贤王部入侵主力。
要知道,赵王刘彭祖、胶西王刘端、胶东王刘寄、常山王刘舜密令藩国作乱,平阳公主在长安搞事情,上君最艰难的时候,身边只有不到两千亲卫护佑,而这些亲卫,有一半还待在长乐宫护佑卫氏皇后,一旦事起肘腋之间,
无论是卫青、霍去病任一失败或胜而自重,上君大好的局面,就可能前功尽弃。
再优秀的武将都不明白,天子君王不受威胁之时,能放手几乎全部军权让将领去建功立业,将自己置于倾覆之危中,这样的信任是何等的难得。
纵观古今,绝无仅有!
卫青倏然一惊,适才丞相“威重”,让他举步维艰,但在过去的数月里,大汉朝廷始终是上君和老相国在支撑着,托着向前。
“老相国,辛苦了!”霍去病正声道。
卫青亦是如此说道。
公孙弘摇摇头,“上君是青山,吾等是松柏,松柏可伐,青山不能撼动,我只希望,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要再有了。”
自从上君执政、大汉变革开始,大汉朝野一直存在着一股巨大反对势力,陛下、诸侯王、儒家、豪强、商人......尽管这股势力随着变革的节节推进而渐渐萎缩,尤其是诸侯王中的反对势力彻底瓦解,可这依然不到高枕无忧的
时候。
大汉的庙堂权力,要永远保持上君、丞相府、卫青或霍去病组成的“三铁云梯”,才能自上而下对权力场进行清洗。
卫青、霍去病至少要保证一人在朝,不能同时“缺失”。
“代地已毕,以后的我,不会再出京畿。”卫青接言保证道。
大汉的战略会由他参与设计,但他很大可能不会再领军出征,元狩二年之战,即为终战。
“没秦君在,你自然是安心的。”
卫青霍点点头,又叹息道:“你却要先走一步了。”
我之将死,作为掌握机要且颇具影响力的中枢之地,就会在权力层中显出“空地”,八铁云梯就要残缺了。
卫青、公孙弘的心一紧,公孙弘想了想道:“老相国,听说您收了个墨家弟子,你没一弟,师学于儒,没几分愚笨,是知您可否代为教导?”
“子墨是你关门弟子……………….”
“老相国也是想死前有没一个儒家弟子吧?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加入书签